改革开放30年军转干部安置工作扫描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转业退伍安置工作,特别是把军队干部转业到地方工作作为“国家和军队的一项重要制度”。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高瞻远瞩,科学统筹,着眼国家干部人事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深化改革的实际,不断推动转业退伍安置工作开创新局面,有力地保障了军队现代化建设和促进了地方经济建设。
30年来,党、国家和军队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建立健全了转业退伍安置工作机构,各地针对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出台新政策、新举措,先后有160余万名转业干部得到妥善安置,广大转业退伍军人投身经济建设再铸辉煌展示新风貌。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眸30年来转业退伍安置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之路的点点滴滴。
1975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主持中央和军委日常工作后,亲自批准成立了国务院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及办公室。
以此为标志,中断10年之久的军转安置工作得以恢复,迎来创新发展的春天。
30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的步伐,军转安置工作走过了从全面恢复到创新发展的两个阶段,围绕贯彻落实“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军队建设服务”的“两个服务”的方针,取得丰硕成果。
保障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顺利推进,促进了新时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1985年6月4日,人民大会堂东大厅,邓小平同志轻轻伸出的一个指头震惊了世界——中国人民解放军裁减员额100万!历史在瞬间凝固……
1997年金秋时节,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庄严宣告:我国将在今后3年内再裁减军队员额50万。世界再次为之震动。
2003年9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出席国防科学技术大学50周年庆典活动时郑重宣告:2005年前我军再裁减员额20万。人民军队进一步迈向精兵、高效、合成。
举世瞩目的3次大规模裁军,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如何妥善安置为服从大局而脱下军装的大批军队转业干部,成为贯彻中央决策的一个焦点问题。
3次大裁军需要安置军队转业干部82万余名,加上正常新老更替的转业干部,20年间需要安置逾百万军队转业干部。安置规模之大,举世罕见。
同一时期,正处于我国机构改革的起步和攻坚阶段,地方人员分流任务十分繁重,军转安置工作面临巨大的困难和压力。
党中央始终高瞻远瞩,统筹全局。邓小平同志曾强调,对转业干部“地方要承担起来,把他们安置好”。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军队干部转业到地方工作,“直接关系到军队的稳定和建设”。胡锦涛同志强调,军转安置工作做好了,“就能凝聚军心、稳定部队”。
2004年军队编制体制调整、裁减员额20万期间,中央政治局更是两次召开常委会,专门研究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中央连续3年下发3个文件,提出明确要求。
各地党委、政府自觉把安置好军队转业干部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表现出高度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体现了对人民子弟兵的深厚感情。河南、河北、辽宁、湖北等省是接收转业干部的大户,历届省委、省政府领导都反复强调,要切实把军转干部安置好。一些省市区还实行军转安置“一把手工程”,各级主要领导亲自抓。
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讲大局的实际行动,军转干部的高度觉悟,是百万军转干部平稳、顺利移交安置的根本保证。
百万军队转业干部投身地方经济建设,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建功立业
1988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创办时只有6名员工,资产2.1万元。20年后的今天,华为成了全球通信电子业的巨头,年营业额逾1000亿元。创造这个神话的华为总裁任正非,是解放军某部的一名转业干部。
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成功创业、叱咤商海的,还有联想的柳传志、海尔的张瑞敏、万科的王石,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当兵的经历。
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广大军队转业干部把转业作为人生和事业的新起点,在经济建设主战场再铸辉煌。据统计,1985年以来,全军160多万名转业干部中有60多万人被评为各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还有5万多人成为优秀企业家。在我国企业家队伍中,转业复员军人已占到12%左右,深圳军人出身的企业家更是高达30%。
为什么转业军人在创业上显示出独特优势?答案就在于他们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
空军干部转业工作办公室主任滕安更是将这种综合素质总结为10大优势:信念坚定,善于运筹,长于管理,勇于进取,遵纪守法,坚韧不拔,雷厉风行,忠于职守,注重学习,善于团结。
正是由于人民军队80年的辉煌历程、80年不败的纪录、80年的光荣传统,融入了转业干部的血脉,才铸就了打不垮、拖不烂的顽强意志,培养出“凭之干事业,用之成功名”的综合素质。贺同新1981年连职转业,15年后当选为湖南省副省长。他的体会是:“要始终铭记自己曾经是一名军人,忠于职守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的优势。”
2001年以来,在计划分配的军队转业干部中,70%以上被安排到党政机关。全国专职武装干部中85%是转业退伍军人,预备役军官中有95%是军队转业干部。一名长期从事军转安置工作的同志深有感触地说,军队转业干部在地方各个领导层次都有优秀代表,在党的各级组织都有出类拔萃的人才。
在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抗震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今年批准转业的干部有1632人参加,先期转业的干部更多,成为执行急难险重任务的先锋,维护社会稳定的骨干。正如中央领导同志曾指出的,“地方没有一点懂军事的干部是不行的”。
改革开放以来,转业干部安置政策越来越优惠,安置方式越来越多样,创业舞台越来越宽广,自身素质越来越全面,广大军队转业干部对未来越来越充满信心。
初步建立起完善的法规体系,军转安置工作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有计划地安排军队干部退出现役到地方工作,是党、国家和军队的一项重要制度。改革开放30年的探索实践,使军转安置工作从法规体系到工作机制日益成熟完善。
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军队围绕转业干部工作分配、职务安排、住房等内容,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规定。现行有关军转安置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构成了军转安置工作法规政策体系的主体。各地还结合实际,制定了一些地方法规和政策性文件。2001年颁布实施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体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开始了军队干部人才资源由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分配向主要依托市场配置的转变。
形成了一个军地协作的工作机制。70年代末期,地方各级相继设立军转安置机构。军队干部转业工作机构通过不断调整健全,省军区(卫戍区、警备区)成立了转业干部移交工作办公室,各军区、军兵种等大单位恢复和成立了转业干部工作机构。实践中,军地双方形成了协商协作、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建立了完善的工作制度。军地有关部门每年都组织联合督察组,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近年来,又把完成军转安置任务情况作为考核领导班子政绩和评选“双拥模范城(县)”的一条重要标准。
培养了一支素质过硬的工作人员队伍。各级军转安置工作者自觉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提高执行政策的能力,珍惜、用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努力让党和人民放心、转业干部称心。他们每年上高山、下海岛进行调研,征求意见建议,科学拟定安置计划。各地基层军转安置工作者,更是不厌其烦地往返于接收单位、编制部门和转业干部家里,力求“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河南禹州市人事劳动局军转办副主任尹曰信,跑遍了全市各乡镇及市直各单位,经常为一个人的安置而10余次地上门做工作,被誉为转业干部的贴心人。
相关链接:近年来出台的部分转业退伍安置法规及政策性文件:2001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2004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九部门《关于扶持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优惠政策的意见》;200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关于做好2004-2006年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期间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通知》;2007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意见》。(来源:解放军报)